
齐鲁晚报.齐鲁壹点连宁燕
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,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主力军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威海市委市政府把优质企业培育作为“大抓经济”的核心抓手,成立市重点企业培育工作指挥部,研究出台企业扩张激励专项政策,着力构建梯度化培育格局、全周期服务体系,系统培育了一大批优质企业,为全市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。
构建梯次培育“强引擎”。聚焦扩体量,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和“百亿企业”培育工程,鼓励龙头企业延伸布局、扩能提效,全市工业领域年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6家,恒邦矿冶、豪迈重装、芜船船舶等新落地企业项目加速膨胀,带动全市工业经济体量持续攀升。聚焦提质量,启动优质中小企业“挖潜强基”工程,引导企业深耕细分赛道、练就“独门绝技”,全市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6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65家,梯次培育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8家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12家,82%的优质中小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“补短板”“填空白”,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筑牢根基。聚焦增数量,出台升规纳统专项政策,动态建立“小升规”企业培育库,精准辅导、强化宣传,扎实助推企业升规纳统,威海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长,截至2025年10月底已达到1451家,工业经济基本盘不断夯实。
打造精准服务“快车道”。创新走访机制,常态化组织开展全市企业大走访活动,“一企一策”解决企业发展难题,累计收集办理企业土地、人才、资金、技术等各类诉求2812个,让企业诉求“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”。搭建服务载体,在全省首创“政产研金”联合的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,引进60余家专业机构入驻,围绕政策解读、技术创新、资金融通、卡位入链等方面,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、全方位、多层次服务,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企业快速裂变成长。整合各方资源,依托“威海企业家日”“链长制”等平台,广泛凝聚财政、金融、司法、海关等部门合力,推出“绿色工厂贷”“企业家专享卡”等创新服务产品,打造“标志性产业链法治服务联盟”,引导各类政策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,我市获评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。
拓宽融通发展“新路径”。推动融链固链,围绕纺织服装、碳纤维、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,深入开展“十链百场千企”融链固链行动,累计组织近200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活动,79.3%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打入国内外知名企业配套体系。做强质量品牌,实施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“三品”行动,累计5家企业获评全国质量标杆,在轮胎、地毯、纺织服装等领域培育了18家“山东制造.齐鲁精品”,带动行业企业竞争实力显著提升。强化人才引育,系统性打造企业家、经营管理人才、技术创新人才、卓越工程师、高技能人才等“五支人才队伍”,3家企业入选省级人才引领型企业培育类试点名单,累计推荐108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,10名企业家入选民营企业家“挂帅出征”百强榜,人才支撑作用日益凸显。
下一步,威海市工信局将持续健全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深入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工程,壮大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矩阵,用优质资源和精准服务赋能更多企业做大做强股票配资合作,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力支撑。
一鼎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